丁俊晖4问题引国内炮轰 英媒体却赋予其新定位titan(2008/1/29 3:30:59) 点击:
67983 回复:
0 IP:
124.* * * 丁俊晖4问题引国内炮轰 英媒体却赋予其新定位
2007年已经过去,但对丁俊晖来说,斯诺克的这个赛季还没有结束。所谓“盖棺定论”,赛季末的重头戏不在克鲁斯堡上演,谁也不敢说小丁的这一年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然而,这一年来随着丁俊晖遭遇多次首轮出局,“神童”的叫法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小丁怎么了”的疑问。和这位20岁青年的每一次失利一样,此次小丁在温布利止步“中国德比”,同样引发一番大讨论。
作为一个派驻英国近一年、与斯诺克运动和丁俊晖有近距离接触的中国记者,有时候会因国内舆论对他的巨大争议感到愕然。从2006年还盛极一时的“神童”光环到目前隐隐浮现的“江郎才尽”之说,这个演变过程竟然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说起来小丁挺无辜,他早就说过不喜欢被说成“神童”,这“神坛”也是赶鸭子上架。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当初舆论的“造神”运动,那么在他的成绩出现波动时,大众所感知到的反差就不会有这么强烈。
尽管小丁这个赛季上半段的几次首轮出局有些扎眼,可是出现低潮期在斯诺克高手中是太常见的问题。李在低迷,世界冠军希金斯在低迷,傅家俊低迷了那么长时间,近来才刚刚回勇。“火箭”奥沙利文状态也不好,上个月刚在英锦赛夺冠,大师赛就首轮出局,可英国球迷对他的追捧一如既往。
近来丁俊晖已有所起色,超级联赛冲入四强,英锦赛和大师赛也都打进八强,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他目前的临时世界排名是第八位,排在2006年世锦赛冠军多特和“皇帝”亨德利之前。对于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小丁在媒体面前的口无遮拦和在公众场合有时爆发出的惊人之举,增加了这个人物的争议性。除了对他状态的怀疑外,对于丁俊晖的批评还集中在大概4个方面:没文化、心理素质差、态度恶劣、球技还差得远。
对于第一个问题,小丁曾因一句“读书没用”在国内激起震荡。但世界斯诺克协会的新闻官埃文告诉记者,在中国人眼中这项所谓的“绅士运动”里,绝大部分球员的学历都不高。比如斯诺克界公认的天才奥沙利文,他小学的时候就花了大量时间在练球上,高中没上完便离开学校成为职业球员。
大部分职业斯诺克选手很小就开始专业训练了。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太可能在不间断的训练和参赛的同时,还去拿个大学学位。傅家俊在高中毕业、走上职业化道路前,倒是把重心放在了学业上,但他却表示后悔没有早一点开始专业训练。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球技,小丁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奥沙利文、亨德利这些世界名将都盛赞他将是未来的世界冠军,希金斯本届大师赛上输给小丁后对他的评价是:“只要他用心,在斯诺克这项运动中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在斯诺克这个不大的圈子里,大部分选手都很欣赏丁俊晖,对他锐利的进攻和经常单杆过百的表现赞赏不已。他们的职业眼光总还是有些准头的。
小丁所有在国内引起轰动的失利,在英国记者眼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千篇一律的:“他只有20岁,还小着呢。”斯诺克界对丁俊晖的普遍定位是,他和墨菲、马奎尔、罗伯森以及刚在大师赛夺冠的塞尔比一样,代表了刚崛起的新生力量。而丁俊晖又是他们中间最年轻、进入职业斯诺克时间最短的。
在继续讨论心理素质和态度恶劣的问题之前,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小丁的处境。
这个独自在英伦闯荡的年轻人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一个陌生的人文圈子里不知所措的压力、生活压力和靠打球吃饭的经济压力、国内舆论对他过高期望和输球后面临指责以及否定的压力。
丁俊晖说过:“背后的很多艰难大家都看不见。”有些细节的东西确实容易被忽视。比如,在斯诺克这个“英属”圈子里,当你连周围人说话都无法听懂时,那种“局外人”的感觉会特别强烈。连说英语如母语、在这个圈子打拼了十几年的傅家俊都深受孤独寂寞之苦,更别提英语还不过关的小丁了。
去年小丁以首轮出局结束世锦赛处女秀后,说自己在赛场上“不知道该做什么”,相信那反映了他在聚光灯下和另一种语言包围中的不知所措。而2007年大师赛决赛惨败后的落泪,只能是他的真情流露。
丁俊晖是职业体育的“个体户”,这就意味着,衣、食、住、行都要自己解决。当然他现在有专业的经纪团队,有的比赛会有亲人和朋友相伴。但更多的时候,小丁要在谢菲尔德独自或者和打球的小伙伴一起应付柴米油盐的基本生存问题。
丁家最早卖房支持小丁,那时丁俊晖在经济上无疑是捉襟见肘。成名之后还会有经济压力吗?他说:“现在好多了。养活自己没问题,但我们是靠这个吃饭的,我得为今后打算。我现在在英国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呢。”
说到国内舆论的压力,有个细节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丁俊晖会坦率地承认自己很紧张,压力很大。但在面对中国媒体时,他会对这样的字眼特别反感、拒不承认。也许是因为国内舆论对他心理素质差的批评过多,以至于他对这个字眼产生了过敏反应。
2007年中国公开赛他无缘16强后,面对媒体再出惊人之语:“我就是打得臭,不想打了。”这无疑是对负面舆论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负气之言。
丁俊晖初中没上完就四处打球,到英国后语言和文化带来的差异,让他的生活圈子狭窄。固然名满天下,但台球之外他的阅历和眼界,甚至不如同龄的普通人。这不能说是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所以有理由相信他在沟通和与人相处方面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
去年丁俊晖的英国经纪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母亲陪伴的时候他心情就很好。他是一个拥有14岁心理的19岁少年。”这个评价非常中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他有悖常理的言行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对于小丁来说,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傅家俊说过,他觉得来英国第一年是小丁最糟糕的时候。那时他几乎不说英文,没有朋友,成绩也不很理想。但现在傅家俊认为他“正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会越来越好”。
所有的英国记者都不再为采访丁俊晖头疼了,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他已经基本上不需要翻译,而是自己用英文回答问题。他正在融入斯诺克圈子。
当然,丁俊晖还是有自己的问题,心理需要尽快成熟就不必说了,此外他还要学会释放。
很多人都注意到小丁比赛中面无表情,这其实同喜怒不形于色的成熟还是有所区别。感觉上像是一种压抑,是在陌生环境、陌生人群中一种本能的压抑。如果他真的能感情外露,也许有助于缓解压力。
他还需要向其他职业选手学习享受比赛、尊重观众的职业精神和风度。大师赛决赛后立即颁奖,输得很惨的史蒂芬·李赛后“被迫”无法离场,结果在场上足足当了十分钟配角,听着观众和主持人为对手塞尔比欢呼。然而主持人让他讲话时,他还能微笑地自嘲说:“我希望刚才捧杯的那个是我。”
小丁必须意识到,承受舆论和公众的压力是职业选手工作的一部分,他不必因此时时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和地位,因而去产生抵触心理。他还需要明白,承认自己紧张,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学会自嘲,学会漠视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是帮助他走向成熟、摆脱外界压力的良药。
30岁的傅家俊具有的淡定和坦率是小丁需要学习的。这可能跟天生的性格有关,傅家俊说自己一直比较平和,他信仰的佛教也教导他放下得失之心。但这无疑也跟年龄和阅历有关,10年之后,30岁的丁俊晖一定会比今天从容。
还原丁俊晖,既无需神化,也不要妖魔化。毫无疑问,他是个有天分、有些任性、缺些阅历、但在努力学习成长的大孩子,如此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丁俊晖固然有待成熟,我们的社会更有待成熟;丁俊晖的心理素质固然有待提高,我们的社会承受力和宽容心无疑更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