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读一年制硕士,绝对真实含统计数据wtw(2007/10/31 19:11:07) 点击:
69003 回复:
3 IP:
61.* * * 一、基本情况
今天上完课回来,上了一下网,发现有篇很流行的文章改头换面又出来了。现在的题目是:“英国一年制硕士之我见”,查了一下,发现2002年12月我就看到过这篇文章,文章是2002年1月份写的,题目是:“英国硕士真的值得我们读吗”,一开头讲的是“美国大学和英国大学对GPA的要求”,被人多次引用,标题都不一样,有的是“钱的问题”有的是“生源选择方面”,内容全部相同。
上次看到被人改头换面,就很想回复提一下我的看法,想想时间宝贵,算了。今天又看到了,便搜索了一下,相关文章一大堆,讲的都是说一年制硕士的坏处缺点多少多少,还有一些网友的正面回复,但都被当作 “网友来信选登”,还有一篇“给英国一年制硕士平反”,除此之外,网上没有几篇网友个人写的正面旗帜文章。大多数批评的文章的观点和例子,与我所了解到的有极大差别。觉得这个现象很不正常,决心抽出三个小时写这篇文章,给大家提供鲜活的个人例子和统计数字。希望后来者能知道这个事情的一般真面目和两面性,免得被这么多批判文章误导。
我在北京××大学上的本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般,所以需要先吹一下,我的高考成绩是全省前1000名(那时18万考生左右,2004年有30.3万)本科时小班32个人,我成绩排名一般在系里前1/3左右,现在本科的小班同学已有7个博士,6个硕士了。有几个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念的。我毕业后工作了几年,觉得有必要混过硕士学位。所以开始考虑留学。
我的大学成绩60门考试考查课,按学分平均是81分。我申请到了英国前20名,全球排名前100之内的一所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XXX。(这里还有个区别是专业排名和大学排名是不一样的,也不能光看大学的综合排名。)来了之后,听我们系(电子工程系)的主管招生的老师讲,申请2004年的我们系的一年制硕士 MSc (Taught ) 共1000多人,他拒掉了800多人,一共签了150多人左右的offer(包括有条件的offer),最后来了72个人(因为很多人可能没满足条件,也有人同时申请了好几所大学,结果没来这里。我申请了两所大学,两所都给我了offer)他说我们在座的是属于7%的人。所以,不要说申请英国大学的offer要多容易就多容易,我就不信牛津剑桥会给我随便发offer.所以我就没胆量选电子专业全英排名第一第二的大学。)
网上有的文章给人的感觉好像除了中国人以外,英国本地人没有读taught类型的硕士。以下数据(我把数据处理了一下,精确到百位)可以看到中国人占的比例很小,全校25000人,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taught类型的研究生是4600人,而国际学生总人数是4300人,占全校17%比例,来自150个国家。其中,taught类型的研究生(国际学生)是1700人,也就是说英国学生读taught类型的硕士是4600-1700=2900人。这里区别一下,网上文章比较提得少的是,taught类型又分两种,分“本硕连读”和“一年制硕士”两种。我是来了这里才知道。我的看法:虽然说中国大陆的学生人数近几年大幅度增加,但并没有多到满地就是了。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喜欢扎推,不大喜欢和老外打
交道,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跟老外关系很好。另外一个原因是跟专业选择有关,中国学生很多选商科MBA,这些科老外自然少。
以我们系一年制硕士为例(共72个人),看上去像华人名字的有40人左右,因为也有马来西亚等其它国家的,扣除一下,我猜测是50%的中国学生,含香港澳门。(这么高的比例,也是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是中国学生的热门)上课的时候是和四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怒多的英国人。这时候上课的时候,就不是50%的高比例了,我没数人数,也许30%左右。注意,英国大学本科只要三年,这四年级的学生其实就是再加读一年的硕士,也就是“本硕连读”,到时候只拿硕士文凭,没有本科文凭。在我们系,他们叫 master of engineering ,翻译过来,叫“工程硕士”,跟在中国的“工程硕士”是不一样的,区别很大。
现在讲一下,这几年英国大学扩招中国大陆的学生的利益驱动到底有多大?网上有些文章描绘的样子,好像就是中国学生的高昂费用在扶持着英国的大学,没有中国学生就不行了。以我校为例,首先众多的欧盟学生的学费和英国学生的学费是一样的。以某专业2005年full time一年制的研究生为例,学费是3500镑,海外学生是10000镑。2003/2004年度300m镑(也即3亿镑)总收入,支出是290m(也即2.9亿)镑。(我把这些敏感数据修改了一下,精确到十位数)假设中国学生有500人,(撑死了这么多,还要扣除交换学生,博士生不用交学费,反而有奖学金拿的)假设每个人的学费都是1万镑(本科生不用这么多),中国学生也就贡献了1.7%。
关于硕士生的学费,说学费太高了,问题是看看比例,据说英国政府出一半学费,学生自己出一半。那就是说成本是7000镑。海外学生就比成本高了3000镑,有什么好叫的。一个愿意送钱,一个愿意收钱,有什么好抱怨的。海外学生又没有父母在这里缴税,跑到英国来又不给导师干活,光听课,做作业,考试,拿学位证。不多收钱才怪,否则人人都跑过来了。
比较学费高不高的另一方法,我在这里上课,中午的时候吃最简单的三明治,1.5-2镑一个,下午1点钟吃的,4点钟就饿了。你就知道这个份量是多少了,我是一般自己带水,但有时会忘了带水,那就买水喝,0.8镑,比较贵,太对不起自己和钱包了。也有的时候去餐厅吃饭,一般是3-5镑。我在英国呆了两个月之后,才开始习惯1镑当1块钱用了,否则老去乘以汇率15.3,我看都不要吃饭了。转换一下,三明治,2镑一个,30块钱一个。矿泉水,有一次喝的是法国依云矿泉水,换成人民币12块钱。(国内宾馆比较流行,那时以为这水有多纯净,跑这里一看,也就像娃哈哈水一样,八毛九毛一瓶。)如果要老去算钱,怎么喝得下去。火车票,去苏格兰也好,去剑桥也好,就这么点距离,火车票费用折算成人民币,在中国的话完全可以坐飞机了。以前看一篇文章说,全球比较物价指数,是拿麦当劳的汉堡做对比标准。我们现在简单的以水为对比计算方法,我们交的学费在英国可以买每瓶1镑的水10000瓶,在中国也就是10000元。所以说,我的看法是,不要说人家的学费高啊,人家这里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体系就是这样。再举个例子,如果是打工的话,最低工资是5镑/小时,这是扫地做清洁工的收入,在学校里比较流行。一天8小时,最低610元每天。这不是针对中国学生收那么多钱,也不是教育收费特别狠。网上说“花钱买文凭”,好像文凭很贵一样,现在再对比一下,我们是花钱买一年的生活体验,然后拿文凭!
网上说很多过来读本科的人素质差之类,我不否认这种现象很多。但是不能排除现在家里有钱的人多了,又有钱,又能读书的人的比例也上升了。举例,我们系有5个中国人是在本校读的三年本科,然后现在开始读硕士。注意,在这里,读硕士是要二等学生荣誉以上的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