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现代主义美学的主要观点和常见现象 罗国正qaz000(2016/6/5 13:58:07) 点击:
59549 回复:
0 IP:
112.* * *
后现代主义美学的主要观点和常见现象
罗国正
后现代主义在当代作为大视角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决不是作为所有的视角的存在。如果缺少了这个大视角,就无法理解我们这个时代众多的现象和众多的理论思潮。同时,我们不能把这众多现象和思潮视为一切现象和思潮。
在现实中,后现代主义现象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并不是只凭着几个优秀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等就能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所形成的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通讯、传媒手段高度发达,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少,每一个主体的存在,越来越依靠外界,需要客体的帮助。尤其是在高度发达的大城市生活,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人们生活拉开的距离越来越远。从吃饭、饮水、穿衣、出行,一切的一切,都要依赖着外界社会分工里庞大的工作系统,是众多的人在共同劳动的结果,心烦意乱代替了宁静祥和的精神。
当代众多的人的生存、生活、时空、工作、学习等等,已缺少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状态下的人们的整体性、有序性、必然性等等,而是充满着偶然性、无序性、象碎片等等那样地生活。人们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手机响了,马上接电话;电梯维修,登楼梯吧!今天大楼洗水池,停供水几个小时;交通堵塞了,我在二个小时内回不了家;空调已不制冷了,要找时间换;突然一条爆炸新闻出现,马上将注意力转移;食盐被造假,马上要换家中的食盐;微信有多条黄段子,使一批人兴奋不已,……。虽然每件发生的事都是偶然的,但由于人们依赖外界的事情太多,不同类型偶然性的总和相加起来就很多,频率很密。时间、生活、注意力被无数无法把控的偶然性事件,高密度地切成了碎片,工作、学习、生活的秩序不断地打乱。大多数人在这样的状况中生活,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登场提供了广大的舞台。美国学者哈桑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列出一大堆,如:偶然性、无序、缺失、弥散、精神分裂、不确定性、反形式、反叙述、微观历史等等。人们追求现代化程度越高,整个身心对外界、对客体的依赖程度就越大,偶然性发生的频率就越多,整个身心像弹簧一样向外拉的力就越强,精神分裂的人就越众。意外事故、突然死伤的事经常发生。尤其是很多没有足够经济条件的人,羡慕这种现代化的生活,去强求这种生活,情况就会非常严重,还有一大批原来在山乡里生活的人群,他们从小没有城市生活的习惯,一进入大城市工作后,经济状况非常之差,同时又强烈希望迅速地实现现代化的生活,就很容易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很多人有自寻“求而不得的苦”的经验。在有这些经验的人群中,还有一大批不会面对现实而“转弯”,而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有的甚至“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结果,不少人为了追求“现代化的生活”而头破血流。在追求现代化生活的进程中,每个人、每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地叠加。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来否定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进程!
与后现代主义现状相配套的文化、理论、观点、艺术,大量地出现。我在这里选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现象列出,以供大家参考和研究。(以下的内容主要引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美学史<第四卷>》<2008年5月版>介绍的哲学家、美学家的观点,其中有柯福、德里达、利奥芬、波德里亚等):
(1)一种废弃一切的普遍意志。
(2)对逻辑的中断和反常指涉的纵容。
(3)瓦解一切确定性的冲动和努力。
(4)语言不是外在于我们而创造我们的存在,而是内在地建构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结果是我们封闭在我们自己的被语言所构筑的世界里。
(5)世界再无确定性可言,人们进入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主义时代。
(6)“理性”将人一切的经验、感情都无情地理智化,人与自然成了对立面,人将自己处于主宰位置,将自然贬为客体。
(7)对元叙事的怀疑,包括是对基本的历史、理念、原则、信条和新闻的怀疑,否定元叙事的整体,以无序的部分对抗这整体。将后现代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
(8)对差异的敏感。
(9)自己将自己作为艺术品创造。
(10)人变为学科的主体。
(11)人与人的分隔成了不同的主体类型。
(12)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个体性是被强加的。
(13)通过某种技术来构造或创立自身的主体性。
(14)拒绝历史以来强加于我们的人性形成,努力促发新的主体形式。
(15)相信和运用自己的理性和经验,怀疑和不相信权威。努力挣脱由权力造成的被动、从属、屈从的状况。
(16)使现时英雄化,使自己英雄化,并非古代、传统、他人才有崇高。
(17)用足心力、精力、财力使自己成为独特的人,把自己作为复杂而繁琐的制作对象,变为伟大的艺术品,既自我崇拜,又希望别人崇拜。
(18)常自问:“我是什么?”大的分类是生理主体、知识主体、权力主体、伦理主体还是作为工具主体。很大程度相信主体是自我技术创造和生产的。通过反复学习、实践、反省、自检、理解、规范行为修出来的,并将此作为“生存艺术”,有自己选择的意向性的自愿行为,采取自己可控的自由的形式,并具有快感和风格化。
(19)生活的包袱使大多数青年人从理想主义者,变成了现实主义者或后现代主义者。
(20)有一部分人,义无反顾地甩掉道德包袱和包围着自己的纠缠,这样,就认为自己具有无限可能性,并充分利用这些可能性,不断地试验自己。
(21)编好台词,使自己的一切成为台词的工具,游戏人生,使自己的语言像魔咒一样,具有神秘的力量,击中一切对象。
(22)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真理:就是没有真理。
(23)努力不断消解各类界限的活动,同时又是制造新的界限。
(24)不同领域、学科、层次之间越来越难以互相理解。
(25)很多突如其来的发现、创造,对原有事物理解的动摇,为话语开辟新的道路。
(26)词语的意味飘忽不定,很多符号的内容不断处于增补之中,大量的社会现象也与语言现象相似。
(27)“礼物”不计较成本,与众多乞丐在社会生产——流通体制之外,都得到了剩余价值。但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28)人们不能闲静下来,因为过一段时间不接触社会,人就落后了,不能适应社会,就像一张纸币,现在可以买100个鸡蛋,过若干时候,只能买一个鸡蛋。
(29)幻想12时可以与14时合拼,事实上,在12时不知不觉睡着,一睁开眼睛时,已是14时,在感觉上已合拼了,处在12时区的人,与处在14时区的人通过视频电话,仿佛12时与14时已经合拼了。这里定为12时,那里定为14时,难道时间可以人为地划定?到处见到人们用醇酒、美人、放歌来安排时间,在陶醉中,忘记了时间,或感觉到放缓了时间、拯救了时间,自己做了时间的主人。以为人可以给自己赠予时间,以为时间可以折叠起来,以为取消了钟表就等于取消时间,就象获取了假币一样,幻想着价值。
(30)认为时间是礼物,不图回报,若回报,就变成了各种东西所充塞了的空间。
(31)快乐总是在丧失中的快乐,就像吸烟化作烟缸里灰烬的快乐。另一种情况则是:快乐总是在获取中快乐,既收到了“礼物”,又得到了快乐。官员和情人在这里怎样区别?意境和性质肯定不同。
(32)希望有不期而遇的运气,买彩票,见到异性将眼放电,夸张的语言和无礼的动作(尽管亲友也在傍)。没有正当理由的脸红。
才刚认识,就希望别人送礼物,得一还想要二,得二又要取三,……,欲望无止境。这是没有原则的原则,能获取或占取就是原则,不顾人情,还大声问:“情义值多少钱一斤呢?”总想不劳而获。
(33)现代化的设施不断增加,环境大量受到污染,人们健康状况下降,精神时不时就有幻觉,有太多的追求和太多的幻想,对设施使用不熟练、不认真、麻痹大意,管理方面又很混乱,在观念上对生命的冷漠、轻视,危险的因素急剧上升。
(34)误听、误视、误读、误解经常发生,虚假的记忆和朝着错误方向的幻想,无端地唤起不少人的痛苦或快乐。常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地方去寻找,常想要的东西其实不是自己实际需要的东西。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也想占有,以满足变态的占有欲,宁愿拿回家,占据有限的空间,并让其放出气味。不少东西宁愿拿回家后,再放到垃圾筒。
(35)追求快乐的强度、质量、次数,还希望有喜出望外的收获。这既是他恋、自恋、创伤转移、自我陶醉等的状态。伴随着各种违反理性的幻想、幻觉,也随时可能制造出身心灾难。
(36)认为理性传统、逻辑是一种“计算”,是明了的因果关系,是有清晰的理由,将想与被想计算好了,有一种习惯性重复的无聊,有算计别人的“恶意”,就没有了惊喜的快乐。无意的天真所犯的恶行可原谅。
(37)很多的声音、色彩、线条、形式、内容或客体是通过人的欲望或心愿或利益才得到了肯定。
(38)抽象的、概念化的、理性的东西常冻结、固死、停止了欲望的强化和流动。
(39)艺术不是通过“还原”来满足愿望,而是通过形象的方式对“原来的”进行解构、破坏,导致了闪忽不定的辞不达意、无法表述窘惑,使人感受到“无意识秩序的形象”。
(40)管理者希望被管理者有麻烦,只有被管理者出了麻烦,才会求管理者,才得到“礼物”,或额外的、意外的收获。本来管理者的设立(有关部门已每月支付报酬给他们了),其中重要的职能是无偿为被管理者解决麻烦,结果却成了大量的麻烦制造者。在很多追求现代化的国家里,这属于普遍存在的后现代主义的现象。另一方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同利益人群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健全法制、反腐、健全管理机制的呼声很高。暴力事件、恐怖事件在增多,甚至有人主将革命。
(41)主张艺术要暴露丑恶的、令人不安的、陌生的、无形式的、代表着无意识混乱的东西。艺术在于打开了一个空间、敞开一个领域,并无意识的避开第二过程直接地留下印记,作为真理的栖身之地。
(42)后现代意味着总体性的解体以及相关的合法性危机。与后现代对立的不是现代,而是古典,否定存在着一个趣味共同体来划分古典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无疑是现代的一部分。
(43)知识成了电子游戏。艺术要迎合取悦资助人的趣味。艺术家、画廊老板、批评家和公众都安于“什么都行”,这是一个懈怠的时代。“什么都行”指的并不是拒绝、否定和批判,而是接纳与融汇,是对现实的臣服。对现实的认同,实际上是对标准的工业社会经济原则和消费原则的认同—是超级市场顾客的精神,这是文化的“金钱现实主义”。使文化艺术在消费中失去了先锋性。
(44)现代性包含着超越自身状态的冲动。后现代艺术是现代艺术中最活跃、最革命、最富有突破性的部分,它彻底放弃和谐、统一、整体性的向往,一味放纵知性的构想能力,寻求对边界的逾越。后现代哲学的任务是向总体性开战。
(45)崇高观念可以视为从古典时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
(46)现代艺术没有标准,对现代艺术的判断只能“逐例”进行。“现代性的意志”是不服从任何可见的模式。
(47)理性理念与道德实践之间存在着难以填补的“异质性鸿沟”。
(48)卖的不是需要而是意义。
(49)大量出现符号的价值代替使用价值的现实。符号价值的作用独立出来。
(50)凡眼睛能看到之处,就有商品的存在。视觉逐渐变成具有决定权力的感官。广告和电视将观众引导到对意义的进一步依赖,使得消费产生异化——意义的物化,真实和幻觉倒置。
(51)电子传媒,使地球变成“地球村”,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
(52)大众传媒屏蔽社会现实的符号结构,视为营造“超现实”世界的决定因素。
(53)符号在分类中得以增值,暗含某种社会地位的区分。复制在符号增值中起重要作用。符号更多的时空累积追求个性的主动选择反而变成了追求某种模范。这都是消费意识形态的运行方式。符号拜物教产生。这里包含文化逻辑中的意指。
(54)电视、互联网消解了地域、时间、种族和阶级之间的差异,将生活的很多现象置于同一平面上,让它们成了符号或图像。产生了“超现实”。地图凌驾了地域。
(55)人们从享受劳动之乐转向消费之乐。
(56)主体逐步退隐到客体之后,无声无息地消解了主体的支配地位。
(57)后现代拒绝在文化与生活之间设置界线。
(58)出现审美的普遍泛化;所有的文化形式,不排除那些反文化的形式都被提升了,所有再现和反再现模式都入其中,审美已渗透于日常生活、经济与文化领域中。
……。
后现代主义虽然在当下影响很大,若然企图以部分对抗元叙事的总体,也只能取得部分的胜利;以现代(包含后现代)与古典传统划界,还须古典传统的存在;所谓超越,也是有存在的前提才有超越;只须要唯美的标准,不要真、善,在现实世界是行不通的,因为真、善是生命的本体、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是人的本体、主体工作、学习、生活、实现理想的必须。人类没有了真、善,不懂得真、善,就直接构成了对本体、主体的威胁,甚至本体、主体的消失。没有本体、主体,还有什么唯美呢?所谓唯美,是人这本体、主体的唯美。尽管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很多充满着创意,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有的领域甚至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古典传统毕竟是经过无数代人的经验和创造的累积,而且有不少是为人们今天不断津津乐道,并享受着它结出的丰美果实。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确实有些古典传统的东西过时了,须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作出扬弃地继承和发展。尽管后现代主义者有的豪气万丈,要毁掉现存的一切,要终断与一切传统的联系,大有横空出世,平地起高楼的气概。事实上,只能在极小范围的领域能做得到,对于人类的绝大多数领域来讲是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只可以作为艺术的一种理念性的表达。也许有人:生命不息,发梦不止。梦只能是梦的现实,或梦中的实现。生命还有本能,还要按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进行。纯绝对自由的梦想,只能是纯精神领域内展开。后现代主义提出了很多概念和问题,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对没有生命力的、腐朽的那部分古典传统的纠正,对于提高人们对现实的超越胆魄和创造的精神,对于敢于直接面对现实和揭示黑暗的勇气,是应该受到肯定,并非常值得人们赞美和尊重的,但对于充满生机的古典传统,也只能是以卵击石。按照后现代主义理念进行生活、活动的人们,也会本能地和理性地作出适度的回归。
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看,后现代主义的现象和观点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尽管后现代主义强调偶然性。整体毕竟是整体,碎片还是碎片。事物总是既必然又偶然地发展的。经过相当时间后现代主义洗礼的人们,进行各种各样体验、试验的理智者,必然有所感悟,感悟主义就很自然地继后现代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人们会掌握感悟主义的最基本方法去思考问题、去生活、去策划未来:以人为本,以身心健康为首务,以大脑的综合境界提升为核心,运用四十二维时空的观念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追求真、善、美,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当前,大多数人热切期盼有更多的公道的心、公道的人、公道的家、公道的群体、公道的社会、公道的国,最终实现公道的世界!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2015年8月20日 于广州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