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影响健康与智力的一大因素liean(2007/4/30 8:18:05) 点击:
69365 回复:
1 IP:
210.* * * 最近苏格兰六十年前一项智商研究重见天日。这项研究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均有较大影响。
一九四七年,苏格兰教育研究委员会对七万名十一岁的孩子进行了测试。实际上,这种测试在英国是经常进行的,此前的一九三二年就搞过一次。后来由于政策调整和委员会搬迁,当时那次研究渐渐被人们忘记。英国爱丁堡大学区别心理学教授伊恩·迪利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当年的那次调查。后来几经波折,他终于找到了至今依然存在的苏格兰教育研究委员会并在其位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办公楼地下室中看到了那次调查的数据,包括那次被调查者的姓名和智商。迪利与阿伯丁大学心理健康学教授劳伦斯·沃利合作,找到了一千五百名当年的受访者,并对他们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大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迪利说:“更开朗、社会活动更活跃、生活方式更健康的人更能长久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该项研究参与者、维多利亚医院爱丁堡分院老年医药学顾问兼研究员约翰·斯塔尔说:“从十一岁到七十多岁这段时期,生活方式对认知能力的影响达到百分之十左右。”
性格开朗、社交活跃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健康和智力水平有那么大影响,这在以前我们恐怕是很少听到的。在我看来,迪利他们提出的这三个方面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那就是良好的生活状态,统统归结为良好或者健康的生活方式亦无不可。以往我们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是着眼于平衡的饮食、适度的锻炼、戒除不良的嗜好。其实,我们的眼界应该更宽一些,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是否正常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我们毕竟是社会中人,脱离社会来谈健康,来说智力,恐怕也是不全面的。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国家的青少年。众所周知,十八岁以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发展时期,不论是身体还是智力都是在这之前打基础。孩子这个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玩耍。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一个快乐的性格,才会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才会拥有自己的朋友,也只有这样才正常成长。按照英国最新研究的结果,这样做不仅可以增进孩子的健康,而且还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而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所需要的。西方国家这方面恐怕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十分重视青少年的身心自然发展,学校教育基本上也是以自我学习为主、以能激发兴趣、增加交往、改善能力为目标。正如我在一篇文章提到的,英国小学生上课只有公用课本,下了课就要收回。回家的作业也常常很有创造力,比如让你通过各种途径去找课本上一个人物的生平事例,也有让孩子讲述自己的长处的。这对一个孩子提高做事兴趣、增加自信心大有好处。反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给孩子进行书本知识的储备,孩子从那个时候一直到高中毕业,十几年中很少有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反还处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之下——要比着看谁的分数高,看谁能够考上更好的学校,看谁能上一流名牌大学。可以设想,这样的孩子有什么幸福可言,没有幸福何来快乐,没有快乐又何来健康与智力的发展。其实,那样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是事什么样子不难体会,也不难发现。有人说,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是摧毁孩子的身心,话说得虽然重了些,道理却不错。
有的外国科学家就说,东方国家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了超级重视的程度。童年本来是一个人最快乐的年代,只有让孩子快乐生活才谈得上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这个时候,东方国家不是让孩子按照自然发展规律成长,相反总想给他附加一些东西,唯恐辜负了老一辈的期望,于是孩子的书包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沈,心里越来越压抑。等到了十八岁,一切都发育良好了,该好好学习了,我们的孩子上大学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少在校大学生很多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别的方面,还有跟同学搞“冷战”。这要归功于很多年轻人上了大学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他们考上大学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前不久看报还看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有一个德语专业的大一学生跳楼自杀的消息。大学学生轻生的例子时不常地见诸于报端足以说明问题。
总的说来,我们这样搞正好与孩子的生长规律撞车,孩子该玩的时候,我们狠抓他们的课本学习,没收了孩子自由自在的时间,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和智力的发展;孩子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了,沉醉于各种娱乐活动、抽烟喝酒搞对象等学习以外的活动。如此下去,问题肯定会不小的,如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很容易辜负人们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