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究生海归回家乡当村官撰文写感悟uking(2010/5/10 9:08:58) 点击:
67222 回复:
0 IP:
119.* * * 2004年春,章文琼留学英国研究生毕业归国后,进入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在回自己家乡浙江省永嘉县巽宅镇小坑村祭祖时,村里18年来不变的村容村貌和落后的生活方式深深触动了这位海外归来的学子。在家人支持下,他决定用自己在英国打工和回国工作的积蓄100万元为家乡做3件事:修路、引水、建厕所。在此过程中,他的想法由原来简单的“为村里办点实事”逐步转变为“扎根山村,建设家园”。2006年7月27日,他高票当选为小坑村村委会主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迈出了重要一步。
章文琼撰写的《一名海归大学生村官的感悟》一文,生动记录了他当“村官”4年来认识的变化、能力的增长,展示了他在农村所遇到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他如何融入农村,运用所学知识改变家乡面貌,促进观念更新的历程。文章朴实、感人,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结束4年的小坑村村委会主任工作,我怀着深深的不舍……
2004年4月,我从英国留学回国后,在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清明节期间,父亲让我一起回浙江省永嘉县巽宅镇小坑村的老家祭祖。这是我7岁离开老家后第一次回村,村里18年来不变的村容村貌和落后的生活方式深深地触动了我:进村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喝水要到山涧去挑,厕所横在村中央,不仅是露天的,而且男女共用……
回到上海后,老家的情景在我脑中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重复着,为老家做点事的想法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经过慎重考虑,并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我决定用自己在英国打工和回国工作的100万元积蓄为家乡做3件事:修路、引水、建厕所。
在为村里做实事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看着质朴热情和渴望富裕的村民,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我的内心油然而生。慢慢地,我的想法也由原来简单的“为村里办点实事”逐步转变为想要“扎根山村,建设家园”,并且这一愿望越来越坚定。
2006年7月27日,我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并开始把工商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农村工作中。4年来,工作中不断碰到问题,如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科学规划村庄建设、更新村民传统观念等,我都努力地去一一解决。在村委会主任这个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心一意干实事,全心全意为村民谋发展,同时得到了锻炼,收获了很多人生阅历。
观念
我在小坑村已经工作4年了,不做不知道,农村工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自7岁起,我就随父亲离开小坑村,到县城求学,以后基本上是在城镇或城市中生活,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小坑村因为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还是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以前。所以,我刚回去时和村民接触,最大的矛盾就是观念上的冲突。这种冲突直接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上,同时也反映在工作思路上。
上任之初,我为小坑村制定了村庄整治和发展规划:从村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生态环境特征、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规划各个建设项目,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一开始,我认为自来水、公厕、路灯是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村里的露天茅坑最让人无法忍受。于是,我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村里急需办理的头等大事是建公厕,结果却遭到大部分村民的反对。他们认为村里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自来水问题,为啥不先解决?
原来,多年来村民吃的水都是田埂积水,牲畜粪便和化肥有时就直接排在水里,极不卫生,挑水需要跑很远的山路。“过日子吃好饭喝好水最要紧。”村民的意见说服了我。在随后几个月里,我带着部分村民跑遍了小坑村5000多亩山林,勘测水源,购买自来水管道等材料,在山上建起几个蓄水池,将纯净的山泉积聚起来,并把水取样送到县疾控中心检验。确认水质达标后,再把水引进各家各户。
修蓄水池时,5个自然村都争着建大池,村民只想多蓄水,但没考虑到水放久了会变质,而且会造成土地、人力、资金的浪费。为了这个事,我记不清开了多少次协调会,每次都吵得脸红脖子粗。
我甚至发火拍过桌子:“你们自己吵去吧。”无休止的争吵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最后我也只能妥协,蓄水池容量最终定为90立方米,其实根本用不着这么大。
在引水入户施工过程中,个别村民生怕自己会“吃亏”,悄悄地将一些价钱贵的转接龙头藏起来。那时候,我心里急啊,这些新型材料可是按户算好买的,缺一个就会影响下面的工程。再说,这些材料在普通市场没有替代品,不合理使用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当时我很想不通,我是自掏腰包为大家建自来水工程,我付出了很大的精力,怎么就没人为我排忧解难,甚至还无理拖延工程进度、肆意浪费材料?后来想想,也难怪,村民长久以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朴实的本质,但同时也导致他们形成不吃眼前亏、争一些蝇头小利的观念,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很正常。
经过半年的努力,自来水终于通到了全村各家各户。通水的当天,村里热闹得跟过节似的,老人们甚至拉着我的手说:“这辈子头一回吃上这么甜的水啊!”
自来水工程这件事让我对农村的工作有了一个深刻反思:做事不能主观意识太强,更不能狭隘地认为自己见多识广就代表自己了解农村现状,毕竟我脱离农村20多年了,对农民的真正需求没有客观了解。这以后,我每做一件事,都要问问村民,这是不是他们最想办的事,工作也更脚踏实地,更深入群众,更实事求是。
利益
我这个村委会主任是村民选举的,村民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但同时工作中最大的阻力也来自村民。个别人的小利益得不到满足就会招来不满,更别说为了集体利益稍微损害个别人的利益。所以,怎样协调好多方利益,既能推进工作,又不得罪人,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在村里当了20多年村支书的爷爷说:“村里利益问题很尖锐,矛盾很复杂,有时你做了好事,还不一定听得到好话,你要有思想准备。”
旧住自然村与外隆自然村的村间道路,由于2000元的补偿归属问题还没和行政村的道路连通,两个自然村的村民为之争吵了近6年,谁也不让步,怎么协调都解决不了。2005年,这两个自然村种了35亩高山西瓜,其中有约31亩的西瓜就因为道路运输问题,贱卖到0.15元/斤都没人要,最后烂在地里,共计损失近11万元。
为了加快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改变这种对峙现状,我在3个月内召开了6次协调会议,但两个自然村都认为我是在为对方的利益讲话,就连我的亲戚岩水表爷爷都埋怨我,工作一度陷入被动。面对这种情况,我思考了几天。之后,我一有时间就往村民家里跑,聊聊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不再提道路连通的事情。他们有点什么小事,我都热情帮忙。过了一段时间后,村民们越来越信任我,有心里话、有困难都会向我诉说,我也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经过点点滴滴的工作积累,我发现自己和村民们犹如真正的亲人一样相互连在了一起,离不开彼此。最后,我做通了几个关键村民的思想工作,个人私下拿出了2000元,村民们半推半就地平息了事态。有人说利益决定人心,但在农村工作中,有时情感的推动比利益驱动更加有效。4年的农村工作,我碰到问题,有时自己还得赔点钱,有时还得经常向村民让步,有时还有人不理解,但只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顺利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村和谐团结的大好局面,有利于协调好村民各自的利益,村干部个人的得失都是次要的。
发展
农业种植或许还可以借助作物本身的自生自长,靠天来眷顾。但是,后面的销售环节,即使你能联系上外面的商家,他们也会被村里坑洼的机耕路给吓倒,来了一次就不想再来了。2006年,小坑村农民种的35亩西瓜就因为道路不通只能卖出很少的部分,其余的都白白烂在地里。站在路上往山上看,阳光下,漫山遍野都是白色的点,那都是腐烂的西瓜,丰产却不丰收,很可惜。再者,村里道路不通,运输基本要靠人抬肩挑,而劳动力只剩下妇女、孩子和老人,因而造成了很大损失。
2004年,浙江省开始实施村村通公路“康庄工程”建设,从镇政府到村里的19.2公里通村公路资金,由政府补助,但也需要村里自筹一部分,压力很大。小坑村里有7个自然村,比较分散,道路建设工程难度很大,但好在村民们改变自己居住环境和条件的愿望很强烈,现在只要村干部号召一下,哪怕是60岁的老人,也会加入到建设新家园的队伍中来。
在我们这样的偏僻山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真的比较困难,我们缺少专业的施工工人,没有技术,大都是农民利用闲暇时间凭热情施工。他们毕竟多是上年纪的人,力不从心也正常。村里的各项建设离不开青壮年劳力,无奈之下,我经常向邻村求援,实在人手不够,就将我那快70岁的爷爷都动员上山,让他监督工程建设,严把质量关。
因为家乡的贫困,我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谋生,但他依然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我决定回村投身家乡建设时,父亲深表赞同。我遇到困难,父亲也总是倾尽全力帮助我。
在小坑村建设最忙最难的那段时间里,父亲却生病了——癌症晚期,而我只能抽出一周的时间去上海的医院陪护,大多时候是我妈妈、姐姐、妹妹,还有姐夫在照顾。父亲很理解我,病中他还一直说:“忙你自己的事去吧,我没事的。”这期间,我也曾经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父亲让我不要因为他而放弃自己最初的追求。如果没有父亲,我不知道能否会坚持到现在。
也就在那段时间,我感觉是在跟时间赛跑。用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修好连接镇里的19.2公里水泥路,从大山的那边蜿蜒伸展到村子的中心;拆除露天茅坑29个,造起两个标准公厕;在5个自然村架起路灯,实现村村路灯亮;建设图书室,藏书已有2000册;户户安装上闭路电视,电子信息室也有了,村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破旧的村办公楼被粉刷一新,楼前原本泥泞的场地也修整得干净平整……
我希望父亲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些。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天,根据本地的风俗习惯,要送回老家,唯一让我感到没有愧对父亲的是,当他看到我建设小坑村的一些成果时,欣慰地笑了。我想,他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在他走之前还是看到了小坑村的新变化。
小坑村的这些改变,也吸引了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村里将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腾出来,打算建个养鹿场,但是遭遇到资金瓶颈。我就动员村里在外地的企业家们回乡创业。通常,越是功成名就的人,越是难解故里情结。在外办企业的几个同乡都回来考察了,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叹不已,听说村集体经济紧张,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在外创办一家办公用品公司的章永川,先期投资70多万元,支持村里建养鹿场;在温州办厂的章乐昆,则投资引进林蛙(哈士蟆)养殖等。
如今,这些农业项目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术部门的指导下,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梅花鹿、本地鸡、林蛙、生态猪、鸽子、山羊养殖等农业经济项目,通过整合办起了专业合作社,引入了“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合作社既为农户提供技术、种苗,又负责销售,农户只需一心一意搞好种养就行。我们这里的农产品很受外面市场的欢迎,因为生态环保,仅西瓜一项,每年就能让农户增收10多万元。小坑村人均年收入已从2005年的2281元,提高到2009年的7000多元。村里还筹建了“养老、医疗、助学”3个基金,为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提供一定的保障。
融入
农民几十年如一日的耕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而农民最可爱的地方,也恰恰是他们这种非常朴素的因循守旧的价值认同。一旦我们相互融入了,他们就会接受你,认为你是他们的自己人,就表现出极其淳朴的感情,视你如同自家人。
2007年8月,村里修建村间道路,将泥石路修成水泥路,以改变原先杂草丛生、泥泞不堪的道路状况,修路的同时把路面拓宽,但刚好村民章岩宕的房子正坐落在要整改的道路上。
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发现,道路经此处要收缩变窄,还要拐个弯,既不好用,也不好看。我就上门做工作,试想能不能给章岩宕一些补偿,让他家房子的墙往里面挪一挪。结果,非常顺利。他非常爽快地说:“什么补偿不补偿的,你到时候尽管把墙拆掉,挪开后再把墙补上去就行了。”我们在最短时间里修通了道路,给他家修补好拆掉的墙体,并且送过去3000元的补偿款。
现今,在这条路上,大家会看到,一栋房子被我们整齐地切去一角。在以前,这种现象在村里简直不可想象,别说拆房修路,就是用了村民家门前几块废弃的石头,都可能引来一阵吵闹。所以,只要融入农民的内心,农村工作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
上任初期,我认为村里缺少紧密的团队,更缺少新生力量,觉得自己的精力严重不够用,恨不得把自己一个人掰成两个用。那段时间,我就长驻在村里搞建设。妈妈担心我在村里吃饭困难,就买来煤气灶具,还在家备有食品。其实,我在村里根本就不用担心会饿肚子,每到吃饭时间,纯朴的村民知道我在村子里,会争相邀请我去他们家吃饭,家常农家饭菜,很随意,也很亲切。
两年前,我的女儿出生时,我在城里陪家人几天。当我回到村子里,发现家门口放着几十个装有鸡蛋的篮子,还有堆成小山一样的农家自酿的米酒。按我们当地的习俗,产妇坐月子要食用鸡蛋和这种红色米酒。这些都是村里各家各户送来的,哪个篮子是哪家送的,我都分不出来了。那些天,村民们积攒鸡蛋送到我家,还把附近村子里的鸡蛋都给预定了,一时间,我们附近几个村子可以说是“一蛋难求”。吴秋华阿姨更是把家里积攒了两个多月的3斤鸡蛋都送了过来,当时连她孙子想吃一个,她都没舍得给。这些东西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都是父老乡亲对我深深的心意,在我心里,这是值得铭记一辈子的情感。
现在,村民们的很多观念都在更新进步,他们不断地追求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通上自来水后,许多村民主动把家里的牛棚或柴房改成卫生间,装了淋浴器和抽水马桶;乡亲们也主动投入到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村里有一段路一下雨就变得坑坑洼洼,一天早晨,我看到许多乡亲自发拿着铁锹铲沙填坑。这在以前,没有好处的活儿,一般是没人干的。
观念和工作上的小冲突并没有让我和村民产生距离。由于我脚踏实地为家乡谋发展,真心实意为村民谋利益,并且彼此不断地相互靠近、相互影响,这使我更深入地了解村民,关爱他们,也让村民更深入地了解我、容纳我。
感悟
我刚回小坑村时,很多人认为可惜,甚至有些人不理解,认为我做不好农村工作。
4年的农村生活经历使我清晰地感受到:我已经成为广大农民中的一员,我和父老乡亲再也难分彼此,我也真正依恋农村这片土地。在为农村做了一些实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农村其实是一个大好的创业舞台,只要我们倾注情感和热情去农村创业,就一定会为农村带来发展,为农民带来希望。小坑村的经历,不仅完善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使我更加懂得,只有脚踏实地深入农村工作、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农民的确切需求,真正了解农村的真实现状,真正体悟农村政策的好坏,这完全不同于短时间的体验生活或基层调研,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特有的情感指向和情感深度。
4年小坑村的生活教给我的人生感悟,是我的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我将受益终年。未来,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小坑村,关注农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