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4 发表于214天前 366
近期,诈骗犯罪分子瞅准国外留学、旅居人员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优渥,诈骗得手获利高的实际,通过“黑灰产”拿到受害人详细信息后实施精准诈骗。2022年11月,我省某市先后发生两起针对有境外亲属人员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两起案件的受害人分别有子女、亲属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留学或旅居情况,单案损失均超过500万元。一起来看看嫌疑人的诈骗套路。
骗局套路解析
第一步
首先,诈骗分子冒充新冠疫情流调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称受害人信息曾在某疫情发生地出现过,若受害人告知对方自己未到过相关地方,诈骗分子立即说可能当事人信息泄露了,将电话转给公安机关帮助解决,让受害人下意识认为自己信息的确已经泄露。
第二步
诈骗分子同伙假冒公安机关人员与受害人联系,假装进行查询,然后告知受害人的身份信息、银行卡、电话卡等信息的确被泄露,且涉嫌诈骗、洗钱或涉嫌散布疫情造谣信息等等犯罪活动(再次通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强化受害人其个人信息已泄露的意识)。以案件正在调查中需要保密或受害人当地公安机关有内鬼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不能走漏消息,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父母妻儿),使受害人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受害人已对自己个人信息泄露深信不疑。由于害怕自己和家人受到牵连,急于自证清白,不自觉地便掉入诈骗分子的套路当中。
第三步
诈骗分子另一批同伙上场,冒充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要求受害人通过“出具经济实力证明”“资金优先清查”“办理取保候审”“资金回流”“缴纳保证金”来“自证清白”,消除涉案嫌疑,并引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内,或引导受害人下载远程手机控制软件、录屏软件等,由诈骗分子远程操作手机、通过录屏软件收取验证码等方式操作转账、网贷等,再将受害人的所有资金转至诈骗分子账户。
请注意
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进行诈骗是一种常见诈骗套路。诈骗分子以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入点,根据特定群体设计出不同的诈骗剧本,先是通过涉疫问题麻痹受害人,让受害人下意识默认自己个人信息泄露,再冒充警察强化受害人信息泄露的意识,并对受害人进行恐吓,之后再一步步诱骗被驯服的受害人进行转账操作。
温馨提醒
本人或有亲属在境外留学、旅居的朋友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到电话称本人涉案的,立即挂断并拨打110报警。
2.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更不会在电话中索要当事人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3.办理子女留学、跨境旅游、移居等涉外业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通过中介代办代理时,一定要找正规的有资质的公司,注意保护本人及亲属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掌握利用。
4.96110是全国公安机关的预警劝阻电话,一旦有96110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说明你正在遭遇诈骗,一定要立刻接、立刻看。
Final出分发现自己挂科了应该怎么办?挂科会不会影响毕业?
英国很多大学有软挂政策,软挂是差一点到及格线,本科及格的分数线是40%,硕士及格分数线是50%。
2023/11/21 发表于13天前 139
留学生们首先需要确保自己的签证材料齐全和有效。应该提前了解和准备申请材料,并按照签证要求提交申请。开学前,大家一定要携带的材料及证件。
2023/10/12 发表于53天前 176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开展海外业务时需要了解相关国家的关税政策。在英国,关税是一个重要的税收制度,对于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有着不同的税率和规定。
2023/9/25 发表于70天前 206
英国本科申请比硕士申请要更复杂,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UCAS的申请流程
英国大学的申请与其他国家的大学申请不同,UCAS需要严格按照申请步骤,同学们记得要密切关注关键时间节点,才能把握好自己的申请过程。
2023/9/6 发表于89天前 209
电话诈骗这种诈骗份子有国人也有外国人。国人一般是冒充国内的公检法、领事馆、银行等。如果是外国人的话,一般是冒充警察、海关人员、移民局、税局、银行等。
2023/8/16 发表于110天前 223
英国政府密集发布了几个重要签证政策变化,引起全球留学生的关注与热议
自2024年1月起,仅允许攻读研究型研究生(包括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的国际学生才可使用陪读签证携带家属来英国,禁止其他留学生在英国读书期间将家属带到英国居住。
2023/8/1 发表于125天前 244